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回顾峥嵘岁月,感悟使命担当,聆听初心故事,6月25日,清源街道“微光成炬·星耀清源”“七一”主题宣讲活动在大兴区图书馆多功能厅举办。本次活动为“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教育系列宣传活动之一,街道工委班子成员、包社区干部及社区书记、副书记等近百人参加。
本次活动邀请百姓宣讲团的五位宣讲员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居民,以“情景剧+宣讲”的形式,通过“小故事”抒发“大情怀”,展现了清源街道上下一心,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在砥砺奋进中担当有为的动人故事。活动还特别邀请战斗英雄王曙光带来自己的榜样事迹,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更多人铭记峥嵘岁月,奋进崭新征程。
宣讲活动在情景剧《清源人清源事》中拉开帷幕。情景剧生动演绎了新住户王克云堆放杂物引发安全隐患,楼门长范淑琴、社区工作者王宇和居民付艳宏主动相助的故事。从误解到感动,剧情展现了社区文明劝导的温暖力量,以及居民从被动接受引导到主动倡导文明的转变,彰显了“邻里一家亲”的社区氛围。
随后,五位宣讲员用生动的事例、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着清源人在平凡岗位上不懈奋斗的感人故事。
“裴涛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危急时刻的勇敢抉择,更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人在面对危险时的团结与担当。”康馨园社区的胡慧丽为大家讲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宣传员裴涛在2024年两次路遇车辆起火时挺身而出,成功控制火势的事迹。在救火现场,超市老板、路人等普通市民也自发协助,共同筑起安全防线,展现了平凡人的不凡担当与城市温度。
兴康家园社区的霍瑞芝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银龄管家”范淑琴带领社区文明劝导队改善家园环境的故事。劝导队队员平均年龄65岁,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38人,他们坚持“以身作则”,通过每周劝导、日常监督,解决楼道堆物、遛狗不拴绳等问题,带动居民从“要我文明”转变为“我要文明”,用2500小时志愿服务换来社区文明新风貌。
来自50号院社区的董睿和学院社区的张梦瑶向大家分享了志愿者杨召发和章征用行动诠释志愿精神的故事。杨召发8年服务上万人次,组建3965人的“小桔灯志愿服务队”;公交司机章征在“五色花”助老项目中传递温暖。他们带动家人、同事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服务超16万小时,让“志愿蓝”成为清源最温暖的底色。
“从83岁学会用智能手机刷‘学习强国’,到写下40万字学习笔记、积分达9万余分,她的人生轨迹,正是千万老党员的共同缩影。”来自滨河北里社区的宣讲员陈伟,为大家讲述了清源西里社区90岁老党员李培华,每天坚持学习时政理论,在社区搭建“红色放映厅”,不忘初心永葆党员本色的经历。
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原北京军区善后办大校、战时一等功荣立者王曙光为大家分享自己的从军经历、战斗经历和学习经历,他作为军校优等生主动请缨赴老山前线,在战斗中触雷失去双脚,被评为一等伤残军人并荣立一等战功。伤愈后,他以惊人毅力取得法律硕士和博士学位,用实际行动诠释军人担当。“把军装穿进灵魂里”的话语感动全场,展现了革命军人的坚韧品格。
活动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慷慨激昂的歌声中落下帷幕。一个个直击心灵的故事,通过宣讲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以“小切口”展现“大民生”,勾勒出“发展有速度、服务有温度”的基层图景,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大家以“小爱”聚“大爱”,携手向前、砥砺奋进,共同营造清源崇德向善良好风尚,奋力建设既有速度、又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文明清源。
下一步,清源街道将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不断创新宣讲形式,让宣讲主题紧跟时代步伐“新”起来,内容贴合实际“实”起来,理论通俗易懂“活”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凝聚起推动街道发展、助力强国复兴的磅礴力量。